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文圖/記者宋建華)鄉村發展急需“三農”人才,而農業類大學也需要專業對口的社會實踐基地,將畢業論文寫在農村大地上。近日,隨著米東區與新疆農業大學聯合開展的百人百日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啟動,暢通了大學直通鄉村人才培養模式。
7月17日,在米東區羊毛工鎮紅雁湖村,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大四學生權子晨(右),正在為紅嘴雁養殖戶任芳指導養殖技術。
7月17日一早,在羊毛工鎮紅雁湖村,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大四學生權子晨一大早,就按照為民服務“訂單”,來到紅嘴雁養殖戶任芳家指導防疫知識和養殖技術。
兩周前,學校選派的百名專業對口的大學生骨干,來到米東區各村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開展為期三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協助村“兩委”開展相關工作并完成鄉村振興調研工作等。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米東區營造優良的就業環境,為人才返鄉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同時積極與高校聯系引進各類專業人才。根據戰略合作協議,新疆農業大學將依托人才、信息、學科和科研優勢,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我們將與政府和企業開展更高層次的項目合作,積極促成項目落實,培育并輸送優秀人才,為米東區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毙陆r業大學實驗室與基地管理處處長王金泉說,百名大學生是經過多次培訓挑選出的人才,也是有意向有意愿為鄉村振興服務的人才。
米東區委組織部委員鐘先江說,百名大學生將結合村情實際撰寫出高質量調研報告,完成一篇高質量調研報告和一部鄉村宣傳展播片,同時結合專業開展各類服務民生工作。
任芳說,來到村上后,紅雁湖村“兩委”和米東區人社局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為她安排了食宿,并盡力解決她工作和生活上的難題。
“村民們特別熱情,也積極配合我的工作,我在完成調研和暑期實踐任務外,還會用好專業知識為養殖戶開展各類服務?!比畏颊f,雖然只在村上工作了兩周,但她對農村已充滿感情,并考慮未來留在農村工作。
羊毛工鎮黨委委員梁毅說,農村發展需要一批年輕并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通過大學生吃住工作在村上的模式,能讓大學生認識了解并熱愛農村,從而留在農村為鄉村振興作貢獻。
據了解,米東區將繼續加大對新疆農業大學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培育,推廣“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科研動力。